項目簡介
2019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提出要加快實施以促進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同時,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和構建“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格局的機遇下,如何有效推動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工作,發揮我省鄉鎮地區后發優勢,實現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成為我省的重要任務?;谝陨媳尘?,通過對廣東省人口總量格局現狀和人口流動趨勢的統計分析,發現全省城鎮化過程中存在區域城鎮化進程差距懸殊、人口持續向特大城市集聚,人口布局與城鎮體系不匹配、農業轉移人口權益缺乏保障、區域城鄉就業人口素質不均衡等問題,為完善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人口空間布局,促進人口分布與區域發展戰略相適應,推動城鄉人口協調發展,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健全城鄉人口自由流動機制
(一)引導農業轉移人口有序落戶城鎮。珠三角地區除廣州、深圳市外,全面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粵東西北地區全面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鼓勵本地農民實現就近市民化。(二)完善進城落戶農民權益保障機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三)完善入鄉返鄉人才就業創業保障機制。建設一批適合鄉村創業和返鄉創業的創業孵化基地,加強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促進農民工多渠道轉移就業,健全高水平的區域城鄉就業創業服務體系。
二、促進區域產業協調發展
(一)落實“一核一帶一區”產業布局,根據各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推動珠三角地區產業高端化發展,推動重大產業向東西兩翼沿海地區布局發展,推動北部生態發展區產業綠色化。(二)優化產業協同共建發展平臺體系。強化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對東西兩翼地區和北部生態發展區的創新引領作用,共建區域創新平臺。精心布局打造一批產業發展載體,促進新區產城融合發展。重點引導東西兩翼地區和北部生態發展區各市園區向綜合園發展,優化產業園區布局。培育發展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先行區,完善小城鎮聯結城鄉的功能。(三)完善農民和進城務工人員收入保障機制:支持農民創業創新,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完善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盤活提升鄉村資產效益,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合理引導轉移性收入向財產性收入轉變,保障農民轉移性收入。
三、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
(一)強化粵東西北地區公共服務建設投入,推動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二)以汕頭、湛江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為契機,全面提升區域中心城市服務能級。(三)打造服務周邊鄉村地區的特色小城鎮,在補短城鎮建成區公共服務功能的同時,實現公共服務向鄉村的延伸,強化城鄉公共服務聯系紐帶。
四、推動基礎設施網絡一體化建設
(一)完善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的規劃機制。以市縣域作為整體,推進農村整治,統籌規劃重要市政公用設施,推動向城市郊區鄉村和規模較大中心鎮延伸。(二)建立城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一體化的大數據平臺。以國土空間信息平臺為基礎,將不同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空間坐標信息落在“一張圖”上,建立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三)是區分公益性基礎設施和經營性基礎設施,探索城鄉基礎設施分類管護和運營機制。
本研究報告于2019年完成,為我省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任務、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論和研究支撐。同時,研究將全省分為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規模達到1000萬人以上)、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規模為500萬人-1000萬人)、區域中心城市、中型城市、小城鎮,并就不同等級規模城鎮提出了分級發展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