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
根據《廣東省“十三五”規劃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區域協調專題報告》(我院2018年完成)研究相關成果,針對全省區域差距擴大的趨勢有所減緩,但發展差距偏大的格局尚未根本轉變,粵東粵西粵北內生發展動力亟待增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存在突出短板,區域政策體系與機制仍不健全,功能清晰、協同協調的區域發展格局尚未形成等問題,就如何構建區域協調發展的“一盤棋”格局,制定了《關于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访鞔_“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突出重點,持續施策;強化統籌,創新施策;堅守底線,綜合施策”的基本原則,從分類指導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區域基礎設施均衡通達程度、全面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提升區域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全面推進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區域發展平臺建設、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強化工作保障等9個方面提出了41條具體舉措,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在總體發展格局方面,《意見》提出以功能區為引領,全面構建由珠三角核心區、沿海經濟帶、北部生態發展區構成的“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其中,“一核”即珠三角核心區,是全省發展的中樞和主引擎;“一帶”即沿海經濟帶,包括珠三角沿海城市和東西兩翼沿海地區,是新時代廣東發展的主戰場;“一區”即北部生態發展區,主體是國家和省級生態發展(限制開發)區域,作為全省生態保護屏障。
二是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意見》提出推動珠三角核心區引領發展,以建設全球城市區域為目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珠三角核心區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打造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推動沿海經濟帶協同發展,以陸海統籌發展,培育壯大汕潮揭、湛茂發展極,增強汕尾、陽江銜接東西兩翼和珠三角的戰略支點功能;推動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進一步發揮珠三角核心區輻射帶動作用。針對北部生態發展區,《意見》提出以保護和修復生態、提供生態產品為首要任務,加快構建和鞏固北部生態保護屏障,大力推進綠色發展方式轉型,形成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生態安全格局。
三是在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方面,《意見》提出推動珠三角地區產業高端化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重大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到東西兩翼沿海地區,在東西兩翼培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海洋新興產業集聚發展高地,主動參與南海保護與開發,建設國家級海洋經濟示范區和海洋科技合作區。與此同時,推動北部生態發展區產業綠色化,構建與區域發展功能相適應的綠色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文化旅游、養老養生等生態產業。
四是在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方面,《意見》提出加快推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充分發揮創新發展引領作用;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為輻射核心,制定促進粵東粵西粵北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方案,著力構建粵東粵西粵北區域創新體系。建立珠三角高新區與粵東粵西粵北高新區對口幫扶機制,開展園區對園區、孵化器對孵化器、平臺對平臺的精準幫扶。
五是在區域發展平臺建設方面,《意見》提出大力推進新區提質增效,結合當地實際突出主導產業,精心布局打造一批產業發展載體;加強對各類開發區(產業園區)的統籌規劃和優化整合,重點引導粵東粵西粵北各市園區向綜合園發展,推動各縣園區向專業園轉型,形成市縣園區聯動發展的新機制;規范促進特色小鎮健康發展,促進“產城人文旅”各項功能有機結合,建設“宜創、宜業、宜居、宜游、宜享”的新型發展空間。
六是在提升區域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方面,《意見》提出對標國際先進區域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改善區域整體營商環境。著力破除行政區劃壁壘,促進市場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建立統一的區域市場體系。提升粵東粵西粵北對外開放水平,加強廣東自貿試驗區等對外開放平臺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輻射服務。大力推進跨省區域合作。
該《意見》是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廣東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的重要論述要求,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的有力行動,努力促進廣東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新格局,推動各功能區實現優勢互補、差異化協調發展,在提高我省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上邁出堅實步伐。